韓文科表示,這次《意見》的通過是對幾年來雙控轉變實踐探索的制度性安排,將與世界接軌,推動高質量發展。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等多個意見。會議強調,要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據國家發改委7月18日消息,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是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時俱進推動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研究起草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有計劃、分步驟推動制度轉變的工作安排和實施路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工作部主任韓文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工作部主任韓文科。韓文科表示,這次《意見》的通過是對幾年來雙控轉變實踐探索的制度性安排,將與世界接軌,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這樣的轉變將為能源、資源型區域在產業升級和調整上預留出更多閃轉騰挪的空間。 有計劃、分步驟地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這是對當時能耗雙控政策面臨問題的一次調整,以有效應對部分地方為完成能耗雙控指標,一度出現的“運動式”減排和“一刀切”式的限產問題。 黨的二十大提出:“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韓文科認為,近年來政府部門已在雙控方面進行這樣的過渡。此次以文件形式在中央正式獲得通過,是一次制度性規范性的安排。早在我國的“十四五”規劃中,就提出“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韓文科強調,此時的能耗雙控已把新能源剔除在外,主要強調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 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賢東表示,關于能耗雙控如何轉向碳排放雙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已經作出重要部署,明確了從三個方面入手推動相關工作。 一是堅持先立后破,積極創造條件,制度轉變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用好能耗雙控打下的堅實基礎,平穩有序過渡到碳排放雙控; 二是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做好節能工作,在碳達峰碳中和不同階段,都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節能工作,實施全面節約戰略,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最小成本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把握好工作節奏,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系,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根據形勢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優化政策舉措,切實保障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確保人民群眾正常生活不受影響。 金賢東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計劃、分步驟地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應時而變,能源型地區或將迎發展利好 “能耗雙控除了控制單位GDP能耗以外,就是控制能耗總量。單位GDP能耗跟能源結構有緊密關系。由于全國發展不均衡,有些地方單位GDP能耗很高,多高耗能產業,控制起來就有一定難度。有的地區容易控制,而部分地區會影響整體發展。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南北發展趨勢又有新變化,有些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大,能耗雙控過嚴對經濟有一定影響。” 韓文科認為,為了應對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結構性問題帶來的發展困局,突破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及時調整原來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十三五”后期,一些地區因為能耗雙控在發展上受到很大影響。在能源考核上,資源型地區面臨著很大壓力。 但不能否認能源雙控的階段性貢獻。韓文科表示,21世紀初,我國因經濟快速增長,面臨能源消費增長過快、能源結構不良的問題。因此,“十一五”時期開始推出單位GDP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從“十二五”時期開始,我國開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并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到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開始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雖然每個階段都遇到一些問題,但總體而言,這些政策措施在特定階段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 “現在國家的主要控制已轉移到‘雙高’上了,就是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產業、項目的發展。這就是對碳排放雙控的具體表現。”韓文科說道。雙控的轉換在一定程度上將為北方地區,尤其是能源大省在能源優勢產業上加速轉型提供了機會。 在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的采訪中,兩年前就曾有地方主要負責人呼吁這種轉變的盡快實施。理由是,對于資源型地區,無中生有地換道超車并不容易,而最有效的產業升級辦法就是不斷進行產業更迭。但多數新增項目都面臨突破能源消耗總量的問題。在原有雙控條件下,會被“一票否決”,而這樣的項目有望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漸壯大并最后對原有產業進行替代。而這些問題,在政策調整后有望被解決。 同時,地方還能夠厘清碳排放“家底”,清楚地區的碳排放主要來源,并從中尋找辦法,進行有效控制,從而精準施策,為新興產業和產業的升級替代留出閃轉騰挪的空間。 支持能源效率提高,適應全球發展趨勢 “各個國家的能源結構不一樣,各國產品用能耗去對比,既沒先例,也沒可行的辦法。但這些產品是可用碳排放量來比對——這是一個趨勢。”韓文科表示,“國際上講低碳,會把碳控制下沉到產業的產品和服務里面。所以實行碳排放雙控對企業適應國際國內市場,適應‘雙循環’,不斷地降低成本,降低碳足跡,對企業走出去,這都是有利的。只要碳足跡足夠低,碳排放就會很低,碳排放低對出口也是具有優勢的。在國內,可以更好參與供應鏈、產業鏈,推動產業發展。” 韓文科指出,碳排放雙控是適應當前發展形勢、面向未來的一種新的制度安排。轉變之后,可利用市場化手段,進行生產與效率的調節,從而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這也同時為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提供了廣闊舞臺。 截至目前,碳排放市場是被全球廣泛采用的主要碳減排方式。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推動企業和社會的降碳行為,并獲取經濟收益,另一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的高碳產能,使這樣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付出更多代價。此外,降碳為核心的綠色發展還催生了綠色金融,推動綠色低碳生成獲得更加廣泛的金融支持。 韓文科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從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要堅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要一以貫之堅持節約優先方針,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地做好節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實現最大收益。要把穩工作節奏,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學調整優化政策舉措。 這既保證了制度的穩定性,同時也積極鼓勵轉變的實施。對于有學者所擔憂的,轉變之后一些碳排放方法論不成熟甚至空白而出現的無法有效實施的問題,韓文科表示,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這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當前,各種碳排放方法學正在出現并且迅速成為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就算一些特殊行業,相信在一些科學手段的加持下,完成碳排放的測定,并且制定相應的方法學也不會很難。當然,在一些制度性問題上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這些問題正在被迅速解決。
電話:1819185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