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決策部署,《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經省政府同意,由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實施。《行動計劃》前瞻布局未來綠色低碳產業,圍繞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八個產業方向,著力構建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一、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競逐CCUS產業新賽道
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CO2)從工業過程、能源利用或大氣中捕獲并分離,通過管道、船舶等運輸,將其作為產品或服務的原料,或將其注入地層永久儲存的過程。作為一項關鍵的減緩氣候變化技術,在不可能完全放棄化石能源的條件下,CCUS是實現《巴黎協定》溫控目標的必要技術手段,是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托底保障。根據《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預測,2060年全國CCUS減排需求約為23.5億噸/年。廣東作為工業大省,在電力、水泥、化工、鋼鐵等重點碳排放行業有多個大型工業排放源,CCUS是支撐上述碳排放密集行業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兜底性技術。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鋒,充分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早在2013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中國能建廣東院與英國CCS研究中心、蘇格蘭CCS中心聯合發起中英(廣東)CCUS中心,十年來廣泛開展CCUS技術研發與應用工作,發展氣候投融資、數字碳管理等多路徑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推動眾多先進技術研究與世界首創工程落地,奠定了廣東在國內CCUS的優勢地位。為進一步發展CCUS產業,《行動計劃》在核心技術裝備研發、高水平創新平臺打造、大規模示范項目建設等方面提出支撐CCUS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旨在搶抓CCUS發展機遇,著力在CCUS這一新賽道上形成廣東的新質生產力,推動全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筑牢CCUS產業發展根基
CCUS技術鏈條長、難點多,現階段減碳成本相對較高,制約了CCUS技術推廣應用,亟需從捕集、運輸、利用、封存等主要環節實現技術突破。充分激發CCUS科技創新活力,針對CCUS捕集、運輸、利用、封存各環節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投入,打造高水平CCUS創新平臺,構建CCUS技術創新生態與發展環境,為CCUS產業發展筑牢技術創新驅動的基礎。
廣東早在2019年建成了世界第三、亞洲首個多技術兼容碳捕集測試平臺,引領了CCUS技術的創新發展,目前在新型CO2捕集技術、火電廠微藻固碳技術、CO2制碳酸酯技術以及CO2玄武巖礦化封存技術和海上封存技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廣東特色的CCUS技術體系。《行動計劃》明確指出,CCUS技術創新將聚焦捕集、運輸、利用和封存全鏈條環節。在CO2捕集環節,重點圍繞高效捕集材料、工藝和設備研發的發展方向,鼓勵開發吸收劑/吸附劑/膜、催化劑等關鍵材料和關鍵工藝技術。在CO2運輸環節,管道運輸是未來CCUS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的重要運輸方式,將圍繞CO2管道輸送技術開展技術創新研究。在CO2利用環節,傳統利用方式增長空間有限,化工和生物利用等CO2資源化利用技術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但相關技術總體成熟度還不高,需要加快CO2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探索CO2制淀粉、制甲醇等前沿技術,拓展CO2利用場景。在CO2封存環節,根據廣東CO2源匯匹配情況,重點發展海上封存、玄武巖礦化封存以及相關的監測和風險評估技術。
廣東CO2排放源和CO2封存資源豐富,CCUS研究基礎較好。《行動計劃》提出要打造CCUS高水平創新平臺,發揮龍頭企業主導作用以及科研院的研發實力,建立產學研結合和產業聯合創新機制,集成和融合跨領域、跨行業優勢力量,實現CCUS創新資源高效整合,對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具有重要意義。
三、加快全產業鏈布局,推動CCUS產業集群發展
近年來,廣東在CCUS集群技術研發、試驗示范和商業化不斷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捕集、利用、封存各個環節陸續啟動示范性項目,帶動了CCUS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示范先行的發展格局。但CCUS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缺乏跨行業協作機制,存在行業壁壘,尚未形成產業集群,亟需就CCUS集群的區域布局、運輸路徑、封存場地等進行統一規劃。
惠州大亞灣區和湛江擁有良好的CCUS源匯匹配條件,為大規模發展CCUS產業奠定了基礎。2022年,省發展改革委與中國海油、殼牌和埃克森美孚簽署了大亞灣區CCUS集群研究項目諒解備忘錄,共同開展中國首個海上規模化碳捕集與封存集群化項目研究,開啟了中國CCUS邁向集群化發展的新篇章。《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大規模示范項目建設,加快全產業鏈布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引導省內大型排放源企業試驗示范新型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開展大規模全鏈條集成示范工程,爭取建成百萬噸級CCUS全鏈條示范項目。重點推進大亞灣CCUS集群項目、粵西CCUS集群項目實施,同時,增加CCUS基礎設施投入,在集群區域內加大CO2運輸管網的規劃和建設。此外,以驅油/氣、固體廢物礦化、化工利用等CO2利用技術的大規模示范為牽引,在省內形成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布局。積極支持油氣、能源、化工等相關行業CCUS產業示范區建設,逐步將CCUS技術納入能源、礦業的綠色發展技術支撐體系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序列。通過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帶動形成以管網設施和封存場地為基礎的CCUS產業促進中心,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在基礎設施共享、項目系統集成、能量資源交互利用、工業示范與商業應用銜接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綜合減排成本。
四、創新體制機制支撐,保障CCUS產業發展優勢
CCUS正處于產業化發展前期,除了成本較高外,仍面臨商業模式不明確、政策機制不到位、標準規范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根據CCUS產業特點,針對性創新體制機制支撐,發揮政府在CCUS產業發展初期的“保駕護航”作用,有效形成地方特色的CCUS發展支撐機制,對保障CCUS產業發展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計劃》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指導,明確指出了創新體制機制以適應服務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在產業規劃方面,加強規劃引領和統一布局,目前已開展廣東千萬噸級海上規模化CCS或CCUS集群前期規劃研究等課題。在財稅金融支持方面,將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研究創新稅費優惠政策、產業基金和政策性基金、綠色金融等方式促進產業發展。在審批、監管、標準等機制上,充分考慮了對綠色低碳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適應性,提出為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完善標準修訂等有力舉措,未來將降低CCUS投資決策中政策環境的不確定風險,對CCUS產業初期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電話:18191851990